剛才奮力喪跑的選手似乎已乏力,以怠速帶頭,形成拉蛇狀況。此段參賽者大可自備NDS娛樂或使用手提裝置處理私人事務。
蛇頭終於抵達 Check Point 1。我們以一小時一三十分鐘完成第一、二段。
第三段為 6.5 公里之密林泥路。從這裡開始,我們追上 7:30 am 出發之組別。
與我們差不多速度的,是一隊洋妞選手。
洋妞選手隊以跑數百米、行數百米為戰術,我們則以全程輕快步。
我們曾討論過,上述兩種戰術哪種有利?經過分析和實踐,發現兩者互有長短。
洋妞戰術由於腳部不會重覆相同動作,小腿負荷較小;我們的輕快步則耗費體力較小,但腿部易倦。
總括以洋妞戰術速度為高。
結果洋妞首先完成第三段,但需要於灣仔峽休息。我們則繼續奉行「一路行一路抖」之毅行精神,於第四段放甩洋妞。
由於第三段中段 -- 灣仔峽-- 是 10 公里組別之起點,因此第三、四段突然湧現大群師奶、盲毛、禿頭男等。他們全副新手裝備 -- 太陽帽、行山杖、扇、傘、收音機、指南針,甚至有顧家好男人帶備巨型背囊,外掛有地蓆及睡袋,估計內有帳篷及數天食糧,準備之充足,足夠應付亞馬遜森林探險,對於 10 公里賽程綽綽有餘。
收音機傳來粵曲悠悠,頓覺置身晨運公園。
香港已經進入全民運動的時代了!
可是,我們不是來唱粵曲和晨運;我們是以八小時為目標的!
走出灣仔峽,轉上中峽道。中峽道至布力徑是一段寬闊的長命斜,正好給予我們機會突圍。
一星期前日間訓練時曾經於此路段迷失。我們光天化日發雞盲,於灣仔峽盲目前進,錯過通往中峽道之路口,直奔引水道末端。
引水道末端是俗稱「地龍」之地下水道。洞口刻有「1969」。洞口高 1.7 米,足夠成年人進入。據山澗專家表示,該水道通往柴灣。乾旱季節會有冒險專家入內探秘,但只適宜極富山澗經驗人士參與,而且此舉有可能觸犯法例。
而山澗專家亦重申,「山澗專家」與「冒險專家」並非同一人,讀者切勿胡亂猜測。
經過「1969」後,可左轉上「極之費力之山徑」,拾級抵達布力徑。
|